日用Linux挑战 第0篇 初见Arch Linux

总字数:3102字,预计阅读时间 05分 10秒。

在将开发重心移到WSL上一年之后,我最终还是决定完全抛弃Windows,转向使用Linux作为我日常使用的主力系统。目前,我已经使用Linux作为主力系统一个月了。

开始之前

电脑

首先介绍一下用来安装Linux系统的电脑——荣耀的Magicbook 14,我今年秋天才购入的轻薄笔记本。

  • CPU:R7-6800H

  • 内存:DDR5 6400MHz 16GB

  • 硬盘: 西部数据 SN550 1T

硬盘为我自行更换,原装的盘被我搞掉盘了(笑)

其他的像网卡啥的我就不一一介绍了,具体的硬件兼容性我后面会专门说明。

选择发行版

众所周知,选择Linux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Linux发行版。在正式将Linux作为主力系统之前,我使用的比较多的发行版是Ubuntu,在WSL、服务器和树莓派上我都是使用的它。

不过这次,我选择了Arch发行版。虽然这个发行版不像Ubuntu一类的发行版提供了开箱即用的使用体验,而且安装Arch的过程也很难称作简单,但是经过两年半小黑子露出了鸡脚的Linux练习之后,我对于命令行界面的使用还是比较熟悉了。而且Arch还提供了其他一些非常吸引我的点:

  • 默认的Arch安装是一个极简的操作系统,甚至没有图形化的界面,这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优点——不会有任何预装的垃圾

  • Arch采用滚动升级模型,尽全力让所有的软件包都保持在最新,而我恰好使用的是比较新的硬件,为了避免出现兼容性的问题,我希望能够使用最新的Linux内核和软件虽然我实际测试,Ubuntu等系统也能正常使用

  • Arch还提供了一个由用户维护的软件安装源——AUR,一些没有进入官方软件源的软件可以方便的在这里一键安装,非常的好用,非常的方便

  • Arch还提供了一份非常详尽的wiki文档

选择桌面环境

我在Linux系统中长时间使用过的桌面环境有GNOMEKDE两种。

我首先安装的是gnome这个桌面环境,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桌面卡死的情况,切换到其他的tty重启gdm.service之后就能恢复,在尝试修复无果之后我就切换到了KDE桌面环境,目前用上还算满意。

Hello, Linux!

安装Arch

按照wiki上的安装教程,安装的过程还算的上是比较的顺畅,大概9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我的第一次Arch安装。

不过在安装的过程中,有些问题需要注意:

  • 虽然官方Wiki有着中文翻译的版本,但是在参考的时候需要注意查看同英语原文之间有没有滞后的内容,Arch作为一个滚动更新的版本,安装的方法也常常发生变化。

  • 在我下载的安装镜像中的pacman mirrorlist文件中并没有大陆常用镜像服务器的地址,需要手动添加。我添加了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两个镜像站的地址。

  • 如果没有有线的网络链接,记得在系统中安装联网所需要的程序,比如NetworkManager啥的,否则你安装完成之后发现没有办法联网,只能再次从安装镜像启动再安装相关的软件。

安装桌面环境

在安装桌面环境之前,先安装显卡的驱动程序。

参考文档,需要安装mesalib32-mesavulkan-radeon三个软件包,其中lib32-mesa软件包是对32位程序提供支持的软件包,为了安装这个软件包需要打开multilib这个仓库,取消/etc/pacman.conf这个文件中对于[multilib]部分的注释来实现这个功能。

sudo pacman -S mesa lib32-mesa vulkan-radeon

由于使用的是KDE桌面环境,这个桌面环境对于wayland显示服务器的支持还不算太好,于是首先安装xorg显示服务器和显示驱动程序。

sudo pacman -S xorg-server

然后安装桌面和sddm显示管理器

sudo pacman -S plasma sddm
sudo systemctl enable sddm.service

重启之后图形界面就可以正常显示了。

桌面环境的美化

都在使用Arch了,不折腾一下桌面环境的美化是不可能的。

我目前实现的效果大概长这样:

颇有一种WindowsMacOS杂交的风格。

使用的主题地址为GitHub - vinceliuice/WhiteSur-kde: MacOS big sur theme for kde plasma,添加了一个Windows 10风格的开始菜单插件GitHub - Zren/plasma-applet-tiledmenu,字体是直接从Windows下面复制过来的Microsoft YaHei UI

顺便提一下,我发现安装kde主题最快的方式是找到主题的Github仓库,clone之后安装。这种方法比去折腾那个不好用的主题商店快一万倍。

目前在美观上还存在的缺憾是登录界面和锁屏界面我还没有去折腾,还是默认的样子。

安装常用软件

先上一张shell的系统概览截图:

终端模拟器直接使用的konsole,目前没有进行改动。

系统中使用的输入法是ibus框架下的rime输入法,词库不太智能。浏览器使用的edge,几乎完全复制了我在Windows下的体验;邮件客户端我使用的ThunderBird,不过没法后台通知;Markdown写作使用的是MarkText,几乎可以取代Typora;腾讯在2022年的12月30日发布了新版的QQ,也算是补上了Linux上一个比较大的短板,不过目前的支持还是比较差,甚至连收发文件都不支持。至于office办公软件,我的需求不是很明显,采用onedriveMicrosoft 365在浏览器端基本上解决了。编程方面,VSCodeJetbrains这两个我主力的IDE都能在Linux下正常的工作。在游戏方面上,我最近玩的Hearts of Iron 4有着Linux原生的版本,运行流畅,而原神也在利用一些小手段和wine之后,比较流畅的运行起来了,至于Steam提供的Pronton兼容层,还没怎么用过。

发现的兼容性问题

显然,目前的Linux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。

  • 在睡眠之后,电脑没有办法正常的播放声音,应该是内核中对于新硬件的支持问题。

  • 指纹识别失效了。fprint库上还没有提供对我这个硬件的支持。也有可能永远不会提供

  • 笔记本方面的支持还是有所欠缺,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的调教还不到位。出现过几次合上盖子之后没有办法唤醒的问题,最后只能强制关机后重启。

日常使用一个月

作为一个程序员,Arch Linux确实非常适合我使用。还记得在折腾WSL的时候,jetbrains的IDE写代码的时候bug非常多,只有VSCode的支持稍微好一点,但是作为一个IDE的功能又不是很强大。WSL还有着一堆兼容性的问题,我还记得在WSL脱离preview标志之后,我有好几次一启动WSL就蓝屏的经历,属实难忘。

不过使用Linux还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,尤其是在国内办公软件的兼容性问题上。虽然很多国产软件都提供了Linux的版本,不过一般都是统信UOS或者是麒麟Kylin版本的,为了在Arch Linux上运行还需要自己研究一下。在这里我要点名批评"Q*"软件,其从官网上下载的AppImage格式的程序文件中还有错误,内附的qq.desktop文件中的图片路径竟然是写死/opt/...。我的评价是做程序的人还是用点心罢,至少打包完成了还是自己测试一遍罢。

平心而论,目前的Linux已经可以成为一个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统了。虽然仍然不能完全摆脱命令行界面,普通用户按照Windows下的使用经验来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,但是如果你是计算机相关从事人员而且对游戏没有太大的依赖,Linux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不出意外的话,本文将是一个系列文的第一篇。我将定期更新这个系列,记录我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Linux的体验和感受。

2021 - 2025 © Ricardo Ren, 由 .NET 9.0.1 驱动。